专注思维 vs 发散思维

什么是专注思维、发散思维

专注模式

  • 专注模式有助于我们深入挖掘知识,记忆知识
  • 我们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处理问题的模式(方便后续处理类同问题)

发散模式

  • 发散模式助于探索新的问题解决模式
  • 可以更概括的看待事物

什么是学习

  • 大脑是一个精密复杂的器官
  • 越重3磅,但比身体的剩余部分消耗多10倍能量(可能这就是忙碌容易感觉饿🧐吧)
  • 潜意识研究的心理学家发现,影响大脑运转的因素包括思考过程、记忆和情绪
  • 学习过程中,我们大脑不停建立新的神经链接

拖延症、记忆和睡眠

拖延症与应对

  • 做极不情愿的事情时,仿佛激活了大脑中疼痛的相关区域,故转移注意以寻求负面刺激的减弱
  • 大部分人都没法和天性抗争,但番茄工作法可以帮助推进被拖延症影响的工作

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

  • 短时记忆通常激活大脑前额叶皮质区域
  •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就像电脑的内存和硬盘,短时记忆存储的内容更少,并且更容易遗忘
  • 研究表明我们的记忆单元为5+2个模块,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的短时记忆仅可以储存4个左右模块
  • 4个模块的记忆单元就像内存一样,不停被我们的大脑调动(这点很关键,在后面课程中被反复提及)
  • 反复练习可以使短时记忆逐渐成为长时记忆
  • 间隔重复法可以更有效帮助记忆,而不是不停的机械重复

睡眠的作用

  • 睡眠可以帮助把机体中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排除,使大脑更加高效
  • 睡眠时大脑会帮助整理脑内的想法和概念,释放大脑前额皮质区

特伦斯·谢诺沃斯基(神经网络、计算神经科学相关)专访

  • 面对完全陌生的事物,更倾向单刀直入、直接实践

  • 面对枯燥的事物(诸如讲座),多提问题,使自己对事件保持关注度

  • 锻炼身体是一个很好的思维发散过程,会帮助个人解决问题

  • 发散模式和专注模式不必同时存在(效率很低,得不偿失),可以学习两种思维模式快速转换

  • 锻炼和休息会促进新的神经元产生

    教授同时吐槽了现代教育改革不停的阉割身体锻炼和休息的存在比例,这样对大脑成长并无益处

  • 更开阔的环境更有助于创造力

  • 富有激情且努力,比聪明更助于获得成功

  • 生活中总是有很多新鲜事物

总结

思维模式

  • 专注思维 助于集中注意力;皮质前叶活跃,常见于思考熟悉事物
  • 发散思维 助于更广泛的思考问题;脑中大多数神经处静息,常见于放松状态
  • 专注解决不了,可以试试发散

劳逸结合

  • 神经结构建立需要时间
  • 番茄工作法对抗拖延
  • 练习和复习对抽象问题理解有利
  • 记忆有4个单元,短时记忆像黑板,长时记忆像仓库
  • 练习和复习使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
  • 间断重复法利于坚固神经结构形成
  • 睡眠、运动都助于排除大脑毒素,建立神经结构

延申材料

本尼·刘易斯(语言学习类网红)专访

  • 炫耀资本、受欢迎、考试提高并不是真实的学习冲动
  • 真实的学习冲动有利于成长(这种语言太美了!)
  • 小孩子学习速度很快因为他们不怕犯错
  • 愿意犯错,并在错误中成长有助于个人提高
  • 不要觉得自己”天生不适合XX语言“,没有进步不代表不适合,可能只是方法不合适

罗伯特·比尔德博士(神经精神表型组学研究联合体负责人)专访

  • Q:如果别人在我之前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就算我想出来问题的解法,我也并不具创造力,因为别人已经发现了解法

    A:知道自己解决了问题的时候,才锻炼了大脑,并在大脑中建立了独特的联系,来解决特定问题。

    我们可以将两种情况分开(对外来说的创造性解决问题、对自己来说的创造性解决问题)

    那些改变了世界的创造,与之前存在的事情相比可能并不具创造力,但当我们关注个体的新的独特的想法,想法对个体有价值,就满足了创造力的条件,并且对个体大脑十分重要,它保证了个体可以继续创造性的解决其他问题

  • 面对缺点时,像对待其他人或其他问题一样保持好奇心,不完美带来不安感,但正是这种感觉说明我们在做出改变

  • 我们对性格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OCEAN

    开放性 openness

    责任心 conscientiousness

    外向性 extraversion

    随和性 agreeableness

    神经质 neuroticism

    通常认为的随和性美德,却常常和创造力负相关。可能不随和的同时也伴随着突破常规的表现。

  • powers of ten

    我们应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宏观的、中观的、微观的等等,摆脱思维的束缚

  • 有人号称从LSD获得了灵感,但实验过后,大部分的创作并不似先前所期待(所以不要过分相信外物)